使用大语言模型进行逻辑谬误检测

让我们测试不同LLMs在检测逻辑谬误方面的质量

目录

在这里,我将比较几种大语言模型(LLM)的版本:Llama3(Meta)、Phi3(Microsoft)、Gemma(Google)、Mistral Nemo(Mistral AI)和Qwen(阿里巴巴)。

逻辑谬误 - 情感诉求

我们测试的内容

我长期以来对 自动逻辑谬误检测 很感兴趣 在这次实验中,我正在测试不同大型语言模型的AI如何检测英文文本中的逻辑谬误。

让我们看看Laura Tingle最近的一段话(语法为原版):

看,乍一看,这一切听起来都很合理:
人太多,房子太少。

但事情从来都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这一点。

出处

在政治辩论和现代“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注意到各方使用操纵性战术,直截了当地在他们的论点中使用逻辑谬误。

如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经历了极端水平的净移民, 这导致了工资被压低、人均经济衰退、资本变浅以及生活质量下降 (医院排队、道路拥堵、高租金,不一而足。)

最近,澳大利亚反对党议员Peter Dutton提出了一个想法,即由于澳大利亚的建筑商没有为所有新移民建造足够的房屋,因此应该限制移民的流入。尽管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长期以来都希望这么做,但这是公共政治辩论中一个非常新的话题——提及经济中的需求方面,而不仅仅是供应方面。大多数政界人士从不谈论这一点。

在Peter Dutton发表演讲后,我们看到几位呃……让我们称之为_批评者_,他们没有提出合理的论点(在我看来),而是使用了一些类型的逻辑谬误和抹黑操纵来攻击P.Dutton。 其中一条回应来自ABC的Laura Tingle,文章标题为With his federal budget reply, Peter Dutton is now playing deadly simple but very dangerous politics

Macrobusiness上对Laura Tingle的文章有一个不错的评论: Laura Tingle’s ”L Plate” immigration discussion。 但L.Tingle的文章总体上是现代论证的一个有趣例子。 可以阅读更多关于这篇出版物的讨论。here。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2023年“Voice to Parliament”投票活动中的“是”方。

无论如何,我们只是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上测试大型语言模型。

TL;DR

请查看包含这些模型和新模型的更新表格,在 通过新LLMs测试逻辑谬误检测:gemma2、qwen2和mistralNemo

在我看来,这段文字

看,乍一看,这一切听起来都很合理:
人太多,房子太少。

但事情从来都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这一点。

包含了稻草人谬误(Strawman fallacy)、人身攻击(Ad Hominem)、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和过度简化(Oversimplification)。

我测试了几个llama3、phi3、gemma、mistral和qwen模型, 它们使用多少GPU内存以及它们在该样本中检测到什么。 我对每个模型进行了两次测试,因此如果模型在两次测试中都预测了特定谬误,单元格中将有“V V”, 如果只预测了一次,则为“V”。 以下是结果:

模型版本 GPU内存 A2CS 稻草人 人身攻击 红鲱鱼 诉诸无知 诉诸权威 错误二分法 仓促概括 乞题 滑坡谬误 后此谬误 你亦如此
l3:8b-i-q4_0 5.8GB V V V V V V
l3:8b-i-q8_0 9.1GB V V V V V V
l3:8b-i-fp16 9.1GB V V V V V
p3:3.8b 4.3GB V V V V V V
p3:3.8b-mini-4k-i-q8_0 5.8GB V V V V V V V V
p3:3.8b-mini-i-4k-fp16 8.9GB V V V V V V
p3:14b 9.3GB V V V V
p3:14b-m-4k-i-q6_K 12.5GB V V V V V
p3:14b-m-4k-i-q8_0 15.3GB V V V V V
mi:7b-i-v0.3-q4_0 4.3GB V V V V V V V V V
mi:7b-i-v0.3-q8_0 8.6GB V V V V V V
mi:7b-i-v0.3-fp16 14.7GB V V V
ge:7b-i-v1.1-q4_0 7.2GB V V V V
ge:7b-i-v1.1-q6_K 9.1GB V V V V V
ge:7b-i-v1.1-fp16 15.5GB V V V V V
qw:14b-chat-v1.5-q8_0 15.2GB V V V V V
qw:7b-chat-v1.5-fp16 15.5GB V V V V
qw:32b-chat-v1.5-q3_K_S 15.1GB V V V
qw:32b-chat-v1.5-q3_K_M 15.4GB V V V V V V V V

逻辑谬误名称的缩写:A 2 CS=诉诸常识

模型名称的缩写:

  • l3=llama3
  • p3=phi3
  • i=指令
  • m=中等
  • mi=mistral
  • ge=gemma
  • qw=qwen

过度简化=错误二分法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模型能够正确识别稻草人谬误、人身攻击和诉诸权威,但总体上它们有很多无根据的推测和误报。

我的“编辑推荐”模型是phi3:14b-medium-4k-instruct-q6_K。 它_轻松_地适合16GB内存,并且相当聪明。 第二名是phi3:3.8b-mini-4k-instruct-q8_0。

模型的精确回应

提醒我们正在分析的短语:

看,乍一看,一切都听起来非常合理:
人太多,房子太少。

但事情从不会那么简单,
正如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的那样。

我进行了两次测试运行。

与LLMs的对话是用英语进行的, 因此要查看模型的精确回应,请参阅本文的英文版本。

来自 llama3:8b-instruct-q4_0 的回应

这是一个充满暗示性词语的绝佳例子!

这个短语包含以下几个逻辑谬误:

  1. 诉诸常识(或“诉诸直觉”):短语开头说“一切都听起来非常合理”,暗示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减少人数或房屋数量。这诉诸于听众的情感反应,而不是提供逻辑论据。
  2. 稻草人谬误:该短语设置了一个简单且有缺陷的对立观点(“人太多,房子太少”),以便更容易攻击。实际上,真正的论点可能更加细致和复杂。
  3. 人身攻击(攻击个人):通过提到“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说话者试图通过暗示一个领域专家不可能持有如此简单的观点来贬低对立观点。

总体而言,这个短语使用情感诉求、稻草人论点和人身攻击来削弱对立观点,而不是进行理性讨论。


这是一个充满暗示性词语的绝佳例子!

这个短语包含以下逻辑谬误:

  1. 诉诸常识(或“诉诸直觉”):短语开头说“一切都听起来非常合理”,暗示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减少人数或房屋数量。这诉诸于听众的情感反应,而不是提供逻辑论据。
  2. 稻草人谬误:该短语设置了一个简单且有缺陷的对立观点(“人太多,房子太少”),以便更容易攻击。实际上,真正的论点可能更加细致和复杂。

然而,我必须纠正之前的回答——这个短语中并没有人身攻击(攻击个人),也没有诉诸权威。提到“前内政大臣”实际上是一个转移话题,旨在通过引入不相关的事实或个人特征来分散对原论点的注意力。

总体而言,这个短语使用情感诉求并设置一个简单的对立观点来削弱原论点,同时还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分散注意力。

来自 llama3:8b-instruct-q8_0 的回应

这个短语包含两个逻辑谬误:

  1. 诉诸无知(也称为“无知论证”):说话者暗示因为某事“听起来”合理,它就必须是简单且没有考虑到所有复杂性的。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因为可能有充分的理由让情况看起来简单。
  2. 诉诸权威(也称为“权威论证”):说话者试图通过暗示某人因为背景或职位而不可信来贬低某人的观点,而不是直接讨论论点本身的优点。

短语“正如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的那样”试图在不深入讨论其内容的情况下关闭论点。它表示只有持有特定职位的人才能理解这个问题,其他人则不具备资格进行讨论。这是一种诉诸权威,因为它依赖于说话者的资历,而不是其论点的有效性。

请注意,这些谬误在这一类论点中经常一起使用,因为它们都依赖于试图在不深入讨论其内容的情况下贬低或压制对立观点。


这个短语包含两个逻辑谬误:

  1. 稻草人谬误(也称为“稻草人论证”):短语“乍一看”暗示说话者正在呈现一个过于简化或不准确的对立观点,然后可以轻易反驳。这创造了虚假的二分法,使说话者可以忽略更细致或复杂的论点。
  2. 诉诸权威(也称为“权威论证”):短语“正如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的那样”是一种诉诸权威,试图通过暗示只有拥有专业知识或经验的人才能理解这个问题来贬低某人的观点。

短语“一切都听起来非常合理:人太多,房子太少”设置了一个简单的对立观点,使它很容易被反驳。短语“但事情从不会那么简单”随后暗示有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无法通过这种简化来捕捉,从而有效地贬低了对立观点。

这些谬误的结合创造了一种论点策略,旨在贬低并压制对立观点,而不深入讨论其内容或提供对问题的更细致理解。

来自 llama3:8b-instruct-fp16 的回应

这个短语包含以下逻辑谬误:

  1. 诉诸权威:说话者暗示因为某人是前内政大臣,他们应该被认真对待,他们的观点具有分量。这是一种诉诸权威,这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论据。
  2. 虚假二分法(也称为“非此即彼”谬误):短语暗示要么是简单的问题(人太多,房子太少),要么是更复杂的。然而,这种二元对立简化了问题,问题可能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
  3. 稻草人谬误:说话者设置了一个简单、天真的立场(“人太多,房子太少”),这个立场很容易被驳倒,以便使自己的论点看起来更复杂和合理。

通过指出这些谬误,说话者试图贬低对立观点,并创造一种印象,即自己的观点更细致和有信息量。


这个短语包含以下逻辑谬误:

  1. 虚假二分法(也称为“非此即彼”谬误):短语暗示要么是简单的问题(人太多,房子太少),要么是更复杂的。然而,这种二元对立简化了问题,问题可能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
  2. 诉诸权威:说话者暗示因为某人是前内政大臣,他们应该知道得更多,他们的观点具有分量。这是一种诉诸权威,这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论据。

请注意,这个短语中并没有稻草人谬误,因为对立观点(“人太多,房子太少”)是公平地呈现的,没有歪曲或夸张。

来自 phi3:3.8b 的回应

这个陈述主要包含诉诸权威的谬误。说话者引用前内政大臣的意见来反对过度简化,而没有直接讨论提到的复杂性或提供实质性证据。虽然它暗示由于资格不足而驳回之前的论点(暗示担任内政大臣并不一定使某人具备住房问题的专业知识),但这种方法仍可被视为间接诉诸权威,而不是直接的逻辑谬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额外的上下文或内容,它也可能包含稻草人(通过过度简化和驳回)的元素,如果将陈述解释为将提到的复杂性误认为是不合理的主张,而不是呼吁更细致的讨论。然而,仅根据提供的短语,主要识别的谬误倾向于诉诸权威。


在提供的陈述中,存在几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诉诸权威:说话者引用前内政大臣的知识来贬低一个过度简化的论点,而没有直接讨论其优点或缺点。这暗示在一个领域(内政)的专业知识自动等同于全面理解,这并不一定成立。

  2. 稻草人谬误:如果被解释为驳回一个简化的论点,这可能被视为构建一个稻草人——将某人的立场不准确地表示,以便更容易驳回。这取决于陈述的呈现方式或分析的上下文。

  3. 人身攻击:如果将“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解释为对提出论点的人的攻击,而不是直接讨论论点本身,这可能隐含人身攻击。它暗示仅凭说话者的资历就可忽略过度简化的观点,而不是因为任何逻辑推理或支持更细致方法的证据。

  4. 过度概括:由“它从不会那么简单”暗示所有复杂问题都不能简化为简单解释,这可能忽略了某些情况下存在清晰和直接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这些谬误在没有额外上下文或更长的论点的情况下并不明确。该短语本身表明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才能准确识别逻辑谬误。

来自 phi3:3.8b-mini-4k-instruct-q8_0 的回应

这个陈述可能涉及几个逻辑谬误,但需要注意上下文可能限制其应用或清晰度。以下是基于给定短语的可能情况:

  1. 诉诸权威(权威论证):说话者暗示因为前内政大臣知道得更多,任何过度简化都必须是错误的,而没有提供反对它的具体证据。这是诉诸权威,而不是直接讨论论点的优劣。

  2. 稻草人谬误(论点的歪曲):说话者可能暗示那些认为人太多、房子太少的人提出的是简单解决方案,而实际上他们可能支持更复杂的解决方案。通过立即驳回这种简单性而不直接讨论这些潜在的替代论点,这可能构成稻草人谬误,如果它对他人立场的简化。

  3. 人身攻击(攻击个人):这个陈述隐含轻微的人身攻击,因为它关注前内政大臣的权威,而不是直接讨论论点本身。它可能暗示只有拥有类似职位的人才能理解复杂性,间接地贬低那些没有类似职位的人,而不直接反驳他们的论点。

  4. 仓促概括:短语可能暗示仓促概括,如果它暗示所有复杂问题都被所有人过度简化,包括前内政大臣,但这种解释是推测性的,取决于陈述中未提供的额外上下文。

对这些潜在谬误的准确评估需要检查围绕论点的更广泛讨论。


提供的短语可以分析出几个潜在的逻辑谬误。让我们详细分析它们:

  1. 诉诸权威(权威论证):说话者引用前内政大臣的知识,暗示他们的专业知识自动否定了对人口住房失衡问题的简单理解。这个论点暗示权威应始终被听取,这并不一定使过度简化的观点无效,而没有进一步的证据。

  2. 稻草人谬误(论点的歪曲):短语可能设置一个稻草人谬误,通过假定任何提出“人太多,房子太少”的人都是在倡导简单化问题,从而在不直接讨论这些潜在复杂论点的情况下驳回它们。

  3. 虚假二分法(二分法谬误):短语暗示一个虚假二分法,即理解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完全简单,要么是完全不简单,忽略了问题可能复杂但通过适当分析和讨论可以理解的可能性。

  4. 人身攻击(攻击个人):在依赖前内政大臣的权威作为反对过度简化的证据时,有轻微的人身攻击倾向,这间接批评那些不具备相同专业知识的人,而不直接反驳他们的论点。

  5. 仓促概括:短语可能被解释为对复杂问题的仓促概括,如果它暗示所有此类问题都必然被过度简化,这需要更多上下文才能正确评估。

理解这些潜在的谬误需要考虑更广泛的对话以及该陈述如何与前内政大臣的观点互动。

来自 phi3:3.8b-mini-instruct-4k-fp16 的回应

这个短语可能暗示几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诉诸权威(权威论证):说话者暗示他们的关于“事情从不会那么简单”的主张,通过引用前内政大臣的经验或所谓的专业知识来验证,而没有提供直接与当前讨论相关的证据。

  2. 稻草人谬误(论点的歪曲):短语可能暗示稻草人谬误,如果它导致某人相信“人太多,房子太少”总是被过度简化或从不复杂。然而,没有关于先前论点的更多上下文,这在给定短语中无法被明确识别为谬误。

它并不直接包含其他常见的逻辑谬误,如人身攻击(攻击个人)、虚假二分法(呈现两个对立选项,而实际上可能存在更多)或滑坡谬误,基于这个片段本身。


提供的短语可能暗示以下潜在的逻辑谬误,同时增加了复杂性:

  1. 诉诸权威(权威论证):如指令1所述,这个短语可能被视为诉诸权威,通过暗示前内政大臣的观点在当前问题上具有权威性,而没有提供直接证据或论点。

  2. 乞题(循环论证):如果“从不会那么简单”假设住房与人口问题必须复杂,它可能乞题,通过假设它试图证明的内容,而没有提供独立支持复杂性的证据。

  3. 诉诸无知(无知论证):如果说话者暗示因为前内政大臣没有明确表示其他内容,就必须存在复杂性或细微差别,这可能被视为诉诸无知。

  4. 仓促概括(以偏概全):短语可能也陷入仓促概括的陷阱,如果它暗示所有与住房和人口相关的问题都必然复杂,基于一个个体的有限例子或轶事证据,即使这种复杂性并非普遍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关于这个短语如何融入更大论点框架的额外上下文,一些解释仍然是推测性的。

来自 phi3:14b 的回应

这个陈述包含两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人身攻击(攻击个人而不是讨论其论点):说话者通过指出“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得更好”来削弱与之争论的人的可信度,而不是专注于反驳该想法本身。

  2. 过度简化/虚假二分法:通过陈述“它从不会那么简单”,说话者暗示住房问题有更多复杂性,而不仅仅是“人太多,房子太少”,但没有解释或讨论这些其他因素。这可以被视为试图在没有充分证据或推理的情况下驳回原始论点,导致过度简化谬误。


相同

这个陈述包含两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人身攻击(攻击个人而不是讨论其论点):说话者通过指出“前内政大臣应该知道得更好”来削弱与之争论的人的可信度,而不是专注于反驳该想法本身。

  2. 过度简化/虚假二分法:通过陈述“它从不会那么简单”,说话者暗示住房问题有更多复杂性,而不仅仅是“人太多,房子太少”,但没有解释或讨论这些其他因素。这可以被视为试图在没有充分证据或推理的情况下驳回原始论点,导致过度简化谬误。

来自 phi3:14b-medium-4k-instruct-q6_K 的回应

该陈述包含两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诉诸权威(权威论证):当某人依赖权威人物的意见或证词,而不是提供实质性证据和推理来支持其论点时,就会发生这种谬误。在此情况下,提及“前内政大臣”被用作支持说话者关于住房问题不是简单的论点的自动可信度,而没有提供任何实际证据说明为什么这可能是真的。

  2. 稻草人谬误:当某人歪曲或简化其对手的论点,以便更容易攻击或反驳时,就会发生这种谬误。在此情况下,“人太多,房子太少”呈现了一个简化的版本,即住房问题只是住房不足的问题。说话者随后在不讨论其实际优点或提供替代论点的情况下驳回这一观点,这可以被视为设置并驳回对手立场的稻草人版本,而不是处理实际问题。


该陈述包含几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诉诸权威(权威论证):说话者使用前内政大臣的意见来支持其论点,而没有提供实质性证据和推理来说明为什么住房问题不是简单的,而是依赖于权威人物的所谓知识。

  2. 稻草人谬误:通过呈现一个简化的对立观点(“人太多,房子太少”),说话者可以轻易驳回它,而不讨论其实际优点或提供一个处理实际问题的替代论点。

  3. 虚假二分法(或虚假二分法):该陈述暗示住房问题只有两种可能的观点,要么是表面上看起来合理(人太多,房子太少),要么是前内政大臣知道它更复杂。这忽略了其他可能性,并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为一个不现实的二元选择。

  4. 仓促概括:该陈述假设只要“人太多”和“房子太少”,情况就必然复杂,而没有考虑可能有其他因素导致住房问题,或提供证据说明为什么它看起来比表面更复杂。

  5. 歧义:短语“乍一看”暗示对问题的表面理解,并暗示进一步检查会揭示其复杂性,但没有明确界定“简单”或“复杂”在此上下文中的含义,可能导致对实际论点的混淆。

phi3:14b-medium-4k-instruct-q8_0 的回应

这句话包含两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说话者通过暗示“前内政部长”不够了解住房短缺问题的复杂性,间接质疑其可信度,这与实际关于“太多人却没有足够住房”的论点无关。
  2. 过度简化(Oversimplification):说话者将复杂的住房危机问题简化为两个因素——“太多人和住房不足”,而没有考虑其他可能的促成因素,如经济、政治或地理因素。

这句话包含多个潜在的逻辑谬误: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说话者通过暗示“前内政部长”不够了解住房短缺问题的复杂性,间接质疑其可信度,这与实际关于“太多人却没有足够住房”的论点无关。
  2. 过度简化(Oversimplification):说话者将复杂的住房危机问题简化为两个因素——“太多人和住房不足”,而没有考虑其他可能的促成因素,如经济、政治或地理因素。
  3.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通过提及“前内政部长”在该问题上的所谓专业知识,说话者试图通过诉诸权威来增强其论点的说服力,而不是提供实质性证据支持其立场。
  4. 非黑即白(False Dilemma):该陈述暗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太多人和住房不足”这个简单问题,要么是“前内政部长应该更了解”。这忽略了其他潜在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mistral:7b-instruct-v0.3-q4_0 的回应

你提供的这句话本身并不必然包含任何特定的逻辑谬误。然而,根据上下文和后续的论点,可能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非正式谬误。以下是一些可能性: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隐含):通过提及“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这并不简单”,可能隐含地暗示该部长在某种程度上无能或有偏见,但没有提供证据支持这一说法。然而,这并未明确说明,可能只是修辞手法而非谬误。

  2. 轻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隐含):“太多人,住房不足”这句话可能被用作关于整体住房问题的概括性前提,而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或例子来支持这一说法。如果将其作为广泛且明确的陈述,基于不完整或不足的数据,这将构成轻率概括。

  3.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隐含):使用“前内政部长”这一身份暗示其专业知识为论点增加了可信度。然而,如果该短语没有提供额外的推理或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它可能不是一个强有力的论点。

  4.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隐含):如果后续的论点或观点在该陈述后假设承认住房问题将导致灾难性后果,而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假设,这可能被视为滑坡谬误。

最终,由于缺乏更多上下文和关于所讨论论点的额外信息,很难明确地识别出该短语中包含的任何特定逻辑谬误。在分析论点中的潜在谬误或偏见时,始终重要的是考虑多种观点并评估证据。


你提供的短语本身并不明确包含任何特定的逻辑谬误。然而,根据上下文和后续的论点,可能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非正式谬误。以下是一些可能性: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隐含):通过提及“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这并不简单”,可能隐含地暗示该部长在某种程度上无能或有偏见,但没有提供证据支持这一说法。然而,这并未明确说明,可能只是修辞手法而非谬误。

  2. 轻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隐含):“太多人,住房不足”这句话可能被用作关于整体住房问题的概括性前提,而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或例子来支持这一说法。如果将其作为广泛且明确的陈述,基于不完整或不足的数据,这将构成轻率概括。

  3.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隐含):使用“前内政部长”这一身份暗示其专业知识为论点增加了可信度。然而,如果该短语没有提供额外的推理或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它可能不是一个强有力的论点。

  4.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隐含):如果后续的论点或观点在该陈述后假设承认住房问题将导致灾难性后果,而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假设,这可能被视为滑坡谬误。

  5. 转移话题(Red Herring)(可能但可能性较低):提及“前内政部长”作为权威人物可能分散对实际论点的注意力,通过引入不相关细节或转移话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提及部长似乎与上下文相关,因为他们对住房问题有专业知识。

最终,由于缺乏更多上下文和关于所讨论论点的额外信息,很难明确地识别出该短语中包含的任何特定逻辑谬误。在分析论点中的潜在谬误或偏见时,始终重要的是考虑多种观点并评估证据。

mistral:7b-instruct-v0.3-q8_0 的回应

你提供的短语本身并不必然包含任何明确的逻辑谬误。然而,如果有人以该陈述为基础进一步论证并犯下以下谬误之一,那么他们可能在进行谬误论证:

  1. 稻草人谬误(Strawman Fallacy):歪曲或夸大对方的立场,使其更容易被批评或反驳。例如,如果有人认为原始陈述仅对不考虑环境因素或城市规划的人合理,他们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2. 人身攻击(Ad Hominem):攻击提出论点的人,而不是直接回应论点本身。例如,如果有人说道:“谁让你质疑前内政部长?你只是个业余人士”,这就是人身攻击谬误。

  3. 轻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基于不足或有偏见的证据得出一般性结论。如果有人认为因为前内政部长不同意原始陈述,所以对所有人来说都必须是错误的,那就是轻率概括谬误。


给出的短语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明确的逻辑谬误。然而,如果有人以该陈述为基础进行论证并犯下以下谬误之一,那么他们可能在进行谬误论证:

  1. 稻草人谬误(Strawman Fallacy):歪曲或夸大对方的立场,使其更容易被批评或反驳。例如,如果有人认为原始陈述仅对不考虑环境因素或城市规划的人合理,他们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2. 人身攻击(Ad Hominem):攻击提出论点的人,而不是直接回应论点本身。如果有人说道:“谁让你质疑前内政部长?你只是个业余人士”,这就是人身攻击谬误。

  3. 轻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基于不足或有偏见的证据得出一般性结论。如果有人认为因为前内政部长不同意原始陈述,所以对所有人来说都必须是错误的,那就是轻率概括谬误。

mistral:7b-instruct-v0.3-fp16 的回应

你提供的短语似乎并不包含任何明确的逻辑谬误。然而,它确实暗示了一种微妙的诉诸权威(ad verecundiam),因为它暗示听众应信任前内政部长的意见,因为他们职位的原因。这并不一定是谬误,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权威可以增加可信度,但并不自动使论点或陈述为真。后续讨论中提供的实际推理和证据对于有效论点仍然至关重要。


你提供的短语并不包含任何明确的逻辑谬误。然而,它可能隐含地暗示诉诸权威(ad verecundiam),即暗示听众应信任前内政部长的意见,因为他们职位和经验。这并不一定是谬误,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虽然权威可以增加可信度,但并不自动使论点或陈述为真。后续讨论中提供的实际推理和证据对于有效论点仍然至关重要。此外,“事情从不那么简单”这句话如果在后续讨论中没有提供具体理由,可能被看作轻率概括。

gemma:7b-instruct-v1.1-q4_0 的回应

事后归因(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前内政部长的经验被用来驳回论点,但并未建立其经验与前提之间的任何逻辑联系。

人身攻击(Ad hominem):论点攻击前内政部长的权威,而不是回应实际问题。


same

事后归因(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前内政部长的经验被用来驳回论点,但并未建立其经验与前提之间的任何逻辑联系。

人身攻击(Ad hominem):论点攻击前内政部长的权威,而不是回应实际问题。

gemma:7b-instruct-v1.1-q6_K 的回应

事后归因(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说话者假设因为当前情况(太多人,住房不足)在过去(前内政部长的知识)存在,所以仍然是问题的唯一原因。

人身攻击(Ad hominem):说话者攻击前内政部长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回应实际问题。


事后归因(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说话者假设因为当前情况(太多人,住房不足)在过去(前内政部长的知识)存在,所以仍然是问题的唯一原因。

人身攻击(Ad hominem):说话者攻击前内政部长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不是回应实际问题。

概括(Generalization):说话者基于前内政部长的知识得出问题并不简单的结论,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或理由来支持这一概括。

gemma:7b-instruct-v1.1-fp16 的回应

事后归因(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说话者假设因为当前情况(太多人,住房不足)在过去存在,所以是问题的唯一原因。

人身攻击(Ad hominem):说话者攻击前内政部长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不是回应实际问题。


事后归因(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说话者假设因为当前情况(太多人,住房不足)在过去存在,所以是问题的唯一原因。

人身攻击(Ad hominem):说话者攻击前内政部长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不是回应实际问题。

你也是如此(Tu quoque):说话者暗示前内政部长对当前住房短缺负有责任,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或理由来支持这一说法。

qwen:14b-chat-v1.5-q8_0 的回应

提供的短语本身并不明确包含任何经典的逻辑谬误。然而,其中有一些暗示和修辞手法:

  1. 稻草人(隐含):通过说“听起来完全合理”,说话者可能假设对方持有一个过于简化的论点。

  2. 人身攻击(隐含):短语“作为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暗示说话者的可信度基于其过去职位,这可能被视为人身攻击。

  3. 诉诸权威:提及前内政部长暗示说话者依赖于该职位的权威性。

总的来说,虽然短语本身不包含任何经典的逻辑谬误,但它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和暗示,这些可能被视为非正式谬误。


提供的短语主要使用修辞手法,而不是经典的逻辑谬误。然而,有一些潜在的暗示:

  1. 稻草人(隐含):说话者似乎承认了一个对立观点——太多人和住房不足。然而,他们随后挑战了该论点的简单性,而没有直接回应或反驳它。

  2. 诉诸权威:短语“作为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暗示说话者的观点受到一位政府官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验证。虽然这本身不是逻辑谬误,但如果该权威人物的职位或可信度受到质疑,依赖诉诸权威可能会削弱论点。

总之,虽然短语本身不包含任何经典的逻辑谬误,但它依赖于修辞手法和暗示,这些可能被视为非正式谬误。

qwen:7b-chat-v1.5-fp16 的回应

你提供的短语并不明确包含逻辑谬误。然而,有一些微妙的点需要注意:

  1. 诉诸权威:短语暗示说话者,一位前内政部长,有识破这一问题简单性的知识。虽然他们可能有专业知识,但仅凭他们的话并不构成逻辑谬误。

  2. 虚假二分法:该陈述暗示只有两个选择——太多人或住房不足。这简化了住房供需的复杂因素。

总结来说,虽然短语本身不包含明确的逻辑谬误,但它呈现了一些微妙的推理问题。


你提供的短语并不直接包含任何明确的逻辑谬误。然而,有一些微妙的点需要注意:

  1. 虚假二分法(在陈述中存在):声称“太多人,住房不足”是唯一复杂问题,暗示了两个选择之间的虚假选择,而实际上可能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

  2. 诉诸权威(微妙):短语暗示前内政部长的专业知识应被视为该问题的权威。虽然他们的知识可能有价值,但短语本身并不明确包含诉诸权威的谬误。

总之,虽然短语本身不直接包含逻辑谬误,但它呈现了一个虚假二分法,并可能倾向于诉诸权威。

qwen:32b-chat-v1.5-q3_K_S 的回应

这句话至少包含两个逻辑谬误: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这种谬误发生在攻击某人的品格或资格,而不是直接回应其论点。在此情况下,陈述并不是关于前内政部长所说内容的实际内容,而是质疑他们的身份(“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它暗示仅凭他们的过去职位就否定了他们的观点,而没有涉及他们论点的实质。

  2. 诉诸简单性(也称为“虚假二分法”或“非黑即白谬误”):这种谬误发生在将复杂问题过度简化为两个直接选项,通常忽视其他可能的因素或复杂性。该陈述暗示关于“太多人和住房不足”的论点被呈现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太多人,住房不足”),并通过说“事情从不那么简单”暗示该批评忽略了其他因素或复杂性,但并未实际讨论这些因素。

总结来说,该短语使用了对说话者可信度的人身攻击,并通过简化问题的复杂性来回应讨论的问题。


我之前的回应在识别给定短语中包含的具体逻辑谬误时是错误的。经过重新评估,我发现可能是在进行一种论证策略,而不是明确的逻辑谬误:

  1. 稻草人:这种谬误发生在歪曲对方的立场,使其更容易被攻击。在此情况下,说话者似乎承认了最初的、看似合理的论点——太多人和住房不足,但随后暗示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得更好,暗示原始观点被过度简化或误导。
  2. 诉诸权威:短语使用“前内政部长”这一头衔,仿佛其背景自动赋予其专业知识或可信度,从而削弱了关于住房与人口的直接论点。这可以被视为诉诸权威,假设特定职位的人必须对该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并不是传统的逻辑谬误,而是批评或弱化他人论点的方式,而没有直接回应其内容。要准确地将它们标记为谬误,需要更多关于该陈述在实际辩论或对话中使用方式的上下文。

回应来自 qwen:32b-chat-v1.5-q3_K_M

您提供的短语在内容上并未明确表现出任何特定的逻辑谬误。然而,根据语气或隐含意义,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谬误: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短语“作为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可能暗示,因为某人曾担任过特定职位(在此情况下是内政部长),他们被期望对相关议题拥有知识或智慧。如果这种说法被用来驳回其观点,而不去正视其提出的实际论点,这可能构成人身攻击谬误。

  2.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这与人身攻击谬误相关,当某人的论点仅因其职位、地位或权威性而被接受,而不是基于论点本身的合理性时,就构成了诉诸权威谬误。该短语暗示前内政部长的理解应自动有效,而不去审视其主张的实质。

  3. 虚假二分法(False dichotomy):如果说话者暗示只有两种可能性(人太多或住房不足),并认为任何更复杂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可能通过过度简化一个复杂问题而犯了虚假二分法谬误。

  4. 稻草人谬误(Strawman argument):当某人将对方的观点夸大或扭曲,以便更容易反驳或驳回时,就构成了稻草人谬误。如果说话者将对方的观点曲解为“人太多,住房不足”,然后加以驳回,他们可能犯了稻草人谬误。

  5. 诉诸简单性(Appeal to simplicity):短语“乍一看,听起来完全合理”可能暗示最简单的解释必然是正确的,这忽略了复杂性并忽视了进一步考察的必要性,可能构成诉诸简单性谬误。

请记住,这些潜在的谬误取决于该陈述在更广泛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以及其在论证中的作用。没有更多信息,很难确定是否存在这些谬误。


您提供的短语本身并未明确表现出任何特定的逻辑谬误,但根据上下文或隐含意义,可能暗示一些潜在的谬误: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短语“作为前内政部长,应该知道”可能暗示,因为某人曾担任过特定职位,他们被期望对相关议题拥有知识或智慧。如果这种说法被用来驳回其观点,而不去正视其提出的实际论点,这可能构成人身攻击谬误。

  2.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通过依赖前内政部长的身份作为驳回论点简单性的依据,说话者可能犯了诉诸权威谬误,假设其职位自动使其观点成立。

  3. 虚假二分法(False Dichotomy):如果说话者暗示只有两种可能性(人太多或住房不足),并认为任何更复杂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可能通过过度简化一个复杂问题而犯了虚假二分法谬误。

  4. 稻草人谬误(Strawman Argument):将论点表述为“人太多,住房不足”可能被视为稻草人谬误,如果说话者歪曲对方观点以便更容易驳回或驳斥。

  5. 诉诸简单性(Appeal to simplicity):短语“乍一看,听起来完全合理”可能暗示最简单的解释必然是正确的,这忽略了复杂性并忽视了进一步考察的必要性,可能构成诉诸简单性谬误。

请记住,这些潜在的谬误是根据提供的片段推断出的,没有额外的上下文或该陈述在更广泛对话中的位置,很难确定是否存在这些谬误。谬误通常在考察整个论点时更加清晰,包括说话者的意图及其对反论点的回应。

有用的链接

感谢你对这个主题的兴趣,如果你还想阅读更多相关内容,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链接: